一中动态

  2020年1月14日至17日,市政协委员、民盟泸外支部主委范正权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泸州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微信图片_20200120104112.jpg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泸州市第八届第四次会议胜利召开

  会上,委员们认真听取市政协副主席梁中元作常委会工作报告、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泸州市委主委周亚琼作提案工作情况报告。之后,并就两个报告分专委会进行讨论。

市政协委员、民盟泸外支部主委范正权参加会议

  在专委会小组讨论会上,就报告中提到的关注民生问题,范正权委员建言发声,为江阳区北城片区市民积极呼吁,提出在不增加公交公司运营车辆的前提下,改变现有不合理的城市观光旅游车以及242公交车线路,切实解决北城片区老人、小孩看病、上学、购物等乘车难问题。

田亚东主席出席人资环委小组讨论并讲话

微信图片_20200120110923.jpg

范正权委员参加人资环委小组讨论会并建言发声

  1月16日上午,参加泸州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联组讨论会议。中共泸州市委书记刘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协主席田亚东主持会议,中共泸州市委副书记鞠丽出席会议。范正权委员在会上作了《关于主城区加快全面铺开垃圾分类的建议》发言,刘强书记在听取委员们的发言后,指出各位委员的发言立足实际,着眼全市大局,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了委员们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履职意识和参政建言的良好素质。

微信图片_20200120110911.jpg

范正权委员代表人资环委小组发言

  参加政协泸州市八届四次会议,能够为家乡发展、百姓福祉建言发声,履行委员职责,范正权委员感到无尚荣光。

出席政协泸州市八届四次会议的民盟委员集体合影

微信图片_20200120104656.jpg

与委员们合影留念

展示泸州的成就和未来

 

视频:参加政协泸州市八届四次会议花絮

  附:

一、改变旅游观光车、242公交车线路,方便北城片区市民出行(分组讨论会上发言)

  在今年泸州两会上,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都大篇幅提到关注民生,提高百姓生活福祉,让人民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满意感。在泸州市江阳区北城老城片区,有三个社区,三条大街,居住着几万人,而且多是老人和儿童,由于公交车线路少,目前只有214单面公交车,因此购物、看病、上学实在很不方便。既然政府倡导绿色出行,公交优先,公交车除了经济利益追求外,应该更多体现出它的公益性。希望交通局、公交公司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解决北城市民乘车难问题,方便市民居家出行。为此建议:

  1.改变现有旅观光车线路:旅游观光车原来是从主干道、江城经沱一桥到商贸城。现在稍微改动一下线路,从主干道(不走江城)经迎辉路,穿大河街(拆除大河街城墙边破旧房屋,扩宽道路,现出明城墙),小河街上沱一桥到商贸城。返回时,经沱一桥,仁和路(214公交路线运行。沿路景点有国窖窖池,白塔,钟鼓楼,东门滨江城楼(红嘴鸥观看点),大河街明城墙,馆驿嘴两江交汇看海。才真正体现旅游观光车名符其实。而且北城片区人们也很方便坐观光车去西南商贸城、万象汇、万达广场购物,或乘长途客车。实际上也间接扩大了西南商贸城、万象汇、万达广场人气。

  2.改变现有242公交车线路:从市府路发车,绕行国窖大桥,新马路幼儿园、东门口,沿大河街,仁和路、市人民医院、城南幼儿园、泸州外国语学校、泸州十五中开行。返回时,停靠市府路。解决北城市民看病、上学乘车难问题。

如果此方案能够采纳,实际上北城片区市民就有三条公交线路出行,无论到龙马潭区、还是到万象汇,都很方便。

好处就在:

对公交公司来说:第一,没有增加运车辆,第二,经迎辉路,大河街,沿途可以装载更多乘客(可以在东门,针织厂宿舍各设一站)第三,由于不经停江城,可以缓解江城停靠拥堵。既解决北城市民乘车难问题,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对北城片区广大市民来说:解决了市民购物、看病、上学乘车难问题,市民出行更加方便,有更多的满意感、幸福感。

对附近商家来说:尤其是在滨江路从事餐饮、娱乐的商家,更是皆大欢喜。之前由于交通不便,在北城滨江路很多从事餐饮、KTV娱乐的商家,生意经营惨淡,甚至关门歇业。增加公交线路,带来交通便捷,能够盘活北城片区商圈,给老城带来活力与生机。

二、关于主城区加快全面铺开垃圾分类的建议(政协泸州市八届四次会议联组讨论会议书面发言稿)

  垃圾分类关系着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是巩固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生产生活环境优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内容。习总书记说过:垃圾分类是新风尚。自 2013年我市启动垃圾分类以来,在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努力下,垃圾分类“靓城行动”已初显成效。据调研了解,主城区基本配备了垃圾分类设施,很多市民对垃圾分类常识有了更多的认识,主城区全面铺开垃圾分类条件已基本成熟。

   一、一个是硬件条件基本成熟。1.从垃圾分类前端投放环节:据调研,我市主城区按照“可回收物、不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三分法进行分类,现已全面覆盖主城区403个物业小区、231个机关事业单位、73个国有企业;2.垃圾分类中端收运环节: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已经建成, 20辆规范的餐厨垃圾收运车已投入使用,“其他垃圾”收运体系正在不断升级;3.垃圾分类未端处置环节:据我市十三五规划及目前建设情况来看,在现有的城南压缩中转站(600吨/日)的基础上,新开工建设城西(600吨/日)、城北(600吨/日)垃圾压缩中转站,目前城西、城北两个垃圾压缩中转站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19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同时泸州市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二期工程已建成投运,主城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已达到1500吨/日,有效提升了垃圾末端处理能力。

  二、市民主体认识进一步深化。随着信仰信念、文明素质、环境优美等“六大”工程设施的纵深开展,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创建文明细胞、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垃圾分类科普知识宣传进一步强化,广大市民垃圾分类积极性和文明素养有了很大提高。1.从大环境来看,保护、治理环境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战略决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义根植于每一个中国老百姓心中。2.我们泸州有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三年创文,一创及成))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给我们进行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3.泸州老百姓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活动,已深刻认识到政府是在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从中受益。因此,对垃圾分类更容易理解和支持,因而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如目前泸州开展的截污工程,虽然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但百姓都理解,没有怨言)据调查,部分市民对垃圾作了简单分类,比如塑料瓶子、纸箱易拉罐等放在可回收垃圾桶内;废旧电池、厕纸等放在不可用垃圾桶内;餐厨方面的湿垃圾放在其他垃圾类等等。

  三、城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1.从城市治理执法体制看,据了解,随着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的深入,合理匡定城市管理职责,我市综合设置了执法机构,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同时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建设,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网络化管理,城市治理效能日益提升。2.从城市管理动作机制看,出台了“泸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泸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印发“泸州市从事生活垃圾(含粪便)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服务审批事项告知承诺实施办法”等等,据了解,目前,我市按照中央、省市工作部署,正在起草《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2020—2022)》(征求意见稿)、《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和投放指南》、《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规范》等文件,并将全面升级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三分法”升级为“四分法”。这为主城区垃圾分类全面铺开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今上海、杭州等地垃圾分类搞得如火如荼,为此建议:1.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建立以区为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制度和“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如奥北环保创立者汪剑超就提出“回收袋+自助投放点+专车收运”模式。袋子可以重复使用,印上二维码追溯来源,用于给用户返现和统计数据;投放点属于社区投入的永久行基础设施升级,7*24小时开放避免定时的不便,容量大,易维护;专车收运,保障居民分类后,送到正确的地方,有数据化路线规划,高效率,成本可控。如今这个模式在成都、北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在条件允许时,市区两级应通过调整优化现有事业单位或新增机构编制等形式,设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机构,承担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职责,推动垃圾分类长效常态开展,全面构建垃圾分类全社会、多部门、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大格局,着力改变目前的“上热下冷”局面,加快主城区全面铺开垃圾分类,为我市全面推动垃圾分类探索经验。同时针对,我市尚无相关法规条例情况,加快制定专项“泸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垃圾分类纵深推进保驾护航,全面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从而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感。3.各级政府机关、学校、社区、小区物业,要像创文工作那样,做到大力宣传,同时在各高校组织志愿者,先对志愿者队伍进行教育培训,通过他们的宣传、引导和带动, 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同时还可以请他们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增强广大市民群众的环保意识。